(通讯员 汪希)12月15日,美国文学研究专家、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英语系终身教授、环球360手机版app特聘教授张爱平老师,以腾讯会议的交流形式为环球360手机版app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师生作了题为“符码与世界:路易斯·厄德里克《守夜人》中的伦理挑战与复调叙事”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苏晖教授主持,杨建教授、刘兮颖教授、刘云飞老师及本学科的硕博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苏晖教授首先为全体师生介绍张爱平教授的履历信息。张爱平教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在哈佛大学取得了英美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对美国文学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他出版有《令人神往的地方:司考特∙菲兹杰拉德小说中的背景运用》和《“丹·布朗热”及其惊险小说秘诀解析》(与朱振武合著)等专著,在诸多学术论文集和期刊上发表章节和论文数十篇,先后50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演讲或宣读论文。曾担任美国人文基金会评委和多家英美出版社、期刊专家编审,自2018年任环球360手机版app特聘教授和《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编委。
张老师在讲座中向大家介绍了美国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的创作经历。作为美国原住民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以及少数获得美国主要文学奖(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的作家之一,厄德里克在其多部小说中探究美国原住民面临的伦理困境。然后,张老师又对《守夜人》(The Night Watchman)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方式描述了美国原住民与伦理挑战的斗争,以及他们为了在不同的世界中获得体面和有尊严的生存而与各种准则(包括法律和伦理、明确和隐含的准则)进行的顽强斗争。张老师敏锐地指出了厄德里克在创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她没有表现出肯定任何伦理价值或作出任何伦理判断的叙述意图,而是留下了诸多阅读空白,引导、启发读者参与到文本建构之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张老师重点从伦理挑战与复调叙事视角对《守夜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他首先谈到了故事的叙述者与伦理之间的关联,并引证了一些著名学者的观点,如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J.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以及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接着,张老师回溯了伦理批评的发展历程。张老师指出,早在上世纪90年代,马歇尔·格雷戈里(Marshall Gregory)就已经指出了伦理批评的重要性。及至21世纪初年,中国文学批评家聂珍钊教授更加明确地指出“文学的主要功能不是审美,而是伦理启蒙和教育”,因为文学是“一种文本的艺术”,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伦理道德的独特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将《守夜人》放置于整个欧美文学传统之中加以考量,指出《守夜人》正如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以及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采用了“复调叙事”的手法来为读者描述了一个混乱、破碎、无序的世界。张老师细致分析了厄德里克在《守夜人》中如何通过使用“复调叙事”或双重叙事策略,在双线情节、对照的人物和场域、复杂的时间线和不断转换的视角等方面的探索。在结语中张老师指出:厄德里克写作《守夜人》的目标之一便是让读者了解美国原住民是如何被美国文化边缘化的,呼吁读者关注这一弱势群体。
在讲座的互动与交流环节中,杨建教授和几位同学就张老师讲座中所使用的术语“伦理挑战”等问题与张老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张老师从宏观与微观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给予了现场师生诸多启发和思考。刘兮颖教授对讲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后,苏晖教授感谢张老师给大家带来如此前沿、内容丰富和极富启发性的精彩讲座。至此,讲座在完满和愉快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