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第四届“交叉与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青年工作坊顺利举办

作者: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2年12月09日

(通讯员 周雨超 谢佩瑾)20221127日,第四届“交叉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审美及文论基本问题研究”青年工作坊开坊。工作坊由环球360手机版app和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青年学术创新团队主办。来自武汉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共计约二十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环球360手机版app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胡亚敏教授为会议开幕式致辞。她指出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都存在较大的、创造性的可转化空间。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普遍的形式”入手,恢复和发掘传统文化中被忽视压抑的精华部分,或许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之一。胡亚敏教授热切希望参会的青年学者围绕这一历史命题,在云端交流思想,传播友谊。

主讲人:李松(武汉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

在以“当代视野”为主题的发言阶段,第一位主讲人李松(武汉大学)做了题为《论美国翻译选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的历史诗学》的发言。在海外汉学研究的视野中,他先后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的诞生背景、政治社会史分期及其历史诗学的研究思路,最后对这部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做出判断与反思。在随后的讨论中,与谈人黄晓华(湖北大学)从选篇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补充观点,王海龙(环球360手机版app)在探讨中强调了政治维度在当代文学史书写中的重要地位。

主讲人:周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二位主讲人周可(武汉大学)的发言主题为《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当代阐释及其启示》。他从异化概念在主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被淡忘这一现象着手,详尽阐释了大卫·哈维和哈特穆特·罗萨关于“异化”概念的相关理论,为马克思异化概念在当代的阐释提供启示。与谈人贺念(武汉大学)指出异化的前提是人的内本质,同时还辨析了罗萨“共鸣关系”的研究路径。李侦(武汉大学)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政治话语角度进行了一些补充。周可老师对此做出具体回应。

主讲人:王怀义(武汉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

随后讨论进入“经典新释”的主题阶段,第三位主讲人王怀义(武汉大学)做了题为《“物”内涵的现代转折》的报告。通过爬梳整理王国维、傅斯年等思想家的学术研究,他先指出晚清民初时期“物”的内涵阐释有两条不同路径,随后认为冯友兰在融合前两种路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第三种阐释方式。紧接着,刘春阳(武汉大学)将民间视野中的“物”引入讨论,万娜(环球360手机版app)探讨了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来考察“物”内涵转折及分期的可能性。王怀义教授在回应中提出要呈现“物”内涵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主讲人:郎廷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四位主讲人郎廷建(武汉大学)的发言主题为《<自然辩证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考论》。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自身的学术兴趣,他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内容划归为“自然界先人而存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等八个主题,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指明了“回到文本,深耕细作”“整体把握,系统研究”等原则和进路。与谈人贺念(武汉大学)和李侦(武汉大学)对这一话题给予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发问和探索,郎廷建老师现场做出回应。

主讲人:黎杨全(环球360手机版app)

接下来,讨论进入到“具体问题”阶段。第五位主讲人黎杨全(环球360手机版app)的报告主题为《从“讲故事”到“操控故事”:元宇宙与叙事学的转向》。他从“讲故事转变为操控故事”、“本真的故事转变为机器生成的故事”、“时间叙事转变为空间叙事”这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元宇宙叙事给经典叙事学带来的深刻变化。随后,与谈人李敏锐(华中农业大学)提出该报告的主要着眼点在读者体验方面,方舟(武汉大学)从技术角度对元宇宙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思考。黎杨全老师现场对以上问题作出了回应。

主讲人:艾士薇(武汉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

第六位主讲人艾士薇(武汉大学)做了题为《语言学转向与反叛性真理——论朗西埃的真理观》的报告。她先从语言学转向的角度阐述了思考真理观问题的前提,随后从独裁语言、无意识语言两方面分析了朗西埃的真理观,最后指出了朗西埃思想的政治实践性。与谈人黄雅婷(武汉轻工大学)和颜芳(环球360手机版app)从朗西埃和巴迪欧思想的异同、对阿尔都塞思想的承继等方面进行补充,深化了对话题的探讨,艾士薇老师对这些讨论做出了及时回应。

主讲人:刘涛(环球360手机版app)

第七位主讲人刘涛(环球360手机版app)的发言主题为《论钱锺书的文学语言传达观》。他先后梳理了钱锺书对“性灵”说、“直觉即表现”说的批评,以及钱锺书对“意”“物”“文”之间关系和“心”“手”“物”之间关系的阐发,最后表明评价钱锺书必须要有学术史的视野这一观点。其后,与谈人朱俐俐(武汉大学)提出钱锺书对克罗齐的看法转变、克罗齐对钱锺书的影响等问题,李远(环球360手机版app)由钱锺书对“手”的阐发谈及了批评的言说方式问题,对报告内容作了延伸和补充。刘涛老师随即对此做出了回应。

与会人员线上合影

在整个会议过程中,主讲人和与谈人之间展开了积极的学术交流,节奏紧凑,气氛热烈。

最后,主持人万娜代表环球360手机版app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向今日盛情参与线上讨论的各位青年学者致谢,并表示期待在未来的学术交流合作中,与各位同仁彼此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