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环球360手机版app举办“非遗教育与文化传承学术论坛”

作者:徐金龙 张静 汤芷筠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3年12月11日

(通讯员:徐金龙 张静 汤芷筠)2023年12月8-10日,由环球360手机版app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环球360手机版app、环球360手机版app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智库、环球360手机版app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办的“非遗教育与文化传承学术论坛”在环球360手机版app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武汉市各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共计130余位代表与会。环球360手机版app副校长任友洲、发展规划处、社科处、研究生院、环球360手机版app、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由环球360手机版app原副校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主持。

任友洲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认为本次论坛适逢其时,2023年既是华中师大建校120周年,同时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他重点介绍了环球360手机版app办学历史和发展情况,肯定了学校民间文学学科点在非遗教育与文化传承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期望民间文学学科点在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刘守华教授和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PI黄永林教授带领下,再接再厉,产出更多标志性研究成果。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分党委书记连海江作为主办单位代表致辞,他介绍了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总体情况,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指出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仍有许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进一步阐明了非遗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张疆雁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回顾总结当前武汉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果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与环球360手机版app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开展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期望下一步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武汉非遗传承发展。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鄢维新总结了省民协近年来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新突破,指出非遗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构建非遗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呼吁推进非遗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丰富非遗保护传承和资源转化的实践。

在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领军人才高丙中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兆元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副院长杨利慧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继富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民俗研究》主编张士闪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文化遗产》主编宋俊华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大庆师范学院原副校长、哈尔滨师范大学郭崇林教授等八位嘉宾相继发表了精彩演讲。

高丙中教授报告题目为《非遗教育的实践类别与复合目标》,认为教育返回日常生活、建立教育与生活二者的亲和关系才能更好促进技术创新并实现现代化,他提出非遗教育是并轨运行的新事物且具有多重复合目标,呼吁推动教育与生活实现深入联结,更好解决中国创新难题。

萧放教授报告题目为《非遗研究如何成为学科》,在界定非遗的定义和特性的基础上,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分析非遗学科建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指出非遗学科体系的核心是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非遗学科建设的“破”与“立”问题。

田兆元教授报告题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层级谱系构建》,结合近年兴起的谱系学说,对其在非遗研究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提出包括中小学形成非遗教育基础生态、职业学院实现职业化和产业化、大学非遗教育实现师资生产与教育的多层次非遗教育谱系思路,强调建立非遗教育谱系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

林继富教授报告题目为《制度引擎:非遗传承人能力建设研究》,主要关注传承人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提出传承人制度保障需要做到科学化认定和体系化管理,认为传承人能力建设是政府外在制度引力与传承人内在自觉动力共同作用于传承人个体的实践结果。

宋俊华教授报告题目为《高校非遗教育的原理与模式选择》,结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展开对高校非遗教育的思考,指出非遗融入高校教育面临学理和实践的双重挑战,需尽快把非遗生产与传承引入高校教育,根据不同非遗教育类型构建高校非遗教育模式,形成不同层次的课程架构,在非遗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科独立意识,同时要实现高校教育和社会传承相互促进,更好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

张士闪教授报告题目为《礼俗互动中的非遗建构与传承》,从 “古今之间”、“礼俗之间”以及“中华文明的生活支撑”三个维度展开关于非遗建构与传承的论述,认为非遗应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维护,形成“官民同乐”“国泰民安”等社会景观,并指出非遗是具有神圣感的生活传统,囊括从文化内涵、文化脉络到文化形式、文化符号四方面,形成了中华文明礼俗互动的文化政治模式。

杨利慧教授报告题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方案与困境——北师大环球360手机版app的探索》,紧密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在非遗教育方面的探索,分析非遗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非遗学科建设应当充分认识非遗研究和教育当代意义、促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以社区为中心等多条建议,为其他高校进行非遗学科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郭崇林教授报告题目为《保护性传承与资源性转化——从项目、传承人到文化空间、生态的非遗实践》,结合自身所参与的多次非遗保护现状调查与评估,提出所形成的四个认知,指出当前非遗传承仍存在不同分类之间的立项保护不均衡问题,结合政策文件和具体实例说明了文化生态空间对于非遗事象的重要意义以及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观前景,最后指明非遗学科建设是一个集约化、复杂且需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主旨报告会由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肖远平教授主持,中国神话学会副主席、环球360手机版app陈建宪教授评议。

论坛还设置了两个分论坛共四个小组,各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非遗学科发展、非遗人才培养、非遗教材建设、非遗保护传承、非遗资源转化、非遗与研学旅行、非遗与影视创作、非遗教育及传播(进校园、进社区)等重要议题,分享各自研究成果,为非遗教育与文化传承建言献策,贡献智慧。随后分论坛四个小组与谈人对各自小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闭幕式由环球360手机版app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徐金龙副教授主持,环球360手机版app孙正国教授做总结致辞。

此次论坛旨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教育部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的重大举措,大力促进非遗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谋划策。

(审读人:桂文亮 黄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