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妮)3月23日晚,我院“桂子山语言学沙龙”第5期学术沙龙在线举办,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卢福波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重要视角及其实现的方法与途径”的讲座。此次讲座由环球360手机版app陆方喆副教授主持,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及校外师生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卢福波教授明确指出了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重要视角,即汉语语用、汉语特点、认知教学等视角及其教学实现的方法与途径。从语言使用的本质出发,她认为语言教学应以帮助学习者学会动态选用话语进行实际交际为宗旨,学习者要学会利用所学目的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去激活与交际意图、交际语境的联系,这才是培养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一交际目的,就必须要实际地解决学习者语法习得中的使用问题,弄清学习者语法项的习得过程及发生语法偏误的成因与要点。卢福波教授以“比”字句的习得为例,具体说明了语用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视角,即以偏误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汉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厘清规律、建构汉语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语用出发,卢教授总结出顺应实际交际模式—弄懂、创新、应用,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
接着,卢教授从汉语特点出发,指出汉语在反映世界事物及其关系时,相对具有更多的具象性特点,汉字语素意义独立及传承的特点,也更增加了具象性的理据解读,汉语这种特点普遍而系统地反映在语法系统的各个层面及其各种关系中,使之成为汉语语法点教学的处理以及采取方法路径的主要依据。她以汉语空间趋向认识延伸和汉语语序为例,论述了其对汉语语法系统面貌的具体影响。
最后,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她指出我们需将认知语法的理念和认识转化到教学视角, 形成语法认知教学视角,有效地利用语言这个与外界上下前后、里外远近、中心边缘、过程点位等空间隐喻关系来表达对事物、动作状态认识的原理,以此为理据,借助形象、具体、动态、生动的形式将其还原出来,给学习者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语言认知感受和使用的情景。卢教授以借用动量、借用名量“副”、“双”、趋向动词“下”等为例,展示了汉语认知思维模式下类属范畴特征的一致性、严密性。
讲座最后,卢福波教授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听众们提出的问题。现场师生都表示讲座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令人受益匪浅。至此,本系列第五期线上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