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教研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教研天地 -> 正文

桂子山人文论坛:曾艳兵教授谈卡夫卡的“地洞式”写作

作者:黄绮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1年04月01日

通讯员 黄绮202133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环球360手机版app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曾艳兵教授,应邀在环球360手机版app外国文学教研室做了一场题为“地洞式”写作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苏晖教授主持,杨建教授及本学科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曾艳兵教授,环球360手机版app中文系77级本科毕业生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卡夫卡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研究》。代表著作有:《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东方后现代》《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

出于与华师深厚的缘分与关联曾艳兵教授首先谈及自身与母校一脉相承的学科思路与治学精神提出“阅读思考与写作应注重对当下生活的体验与关切”这一观点并由此阐述此次讲座选题的由来与题中之义随后曾教授以卡夫卡地洞主人公的境遇与2020年疫情期间个体境遇的相似性作为切入点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写作的历程阐释“地洞式写作”的心理体验与思维方式并由此进一步总结地洞“宁静与寂静”“焦虑与恐惧”“思考与推理”的三重特征除此之外曾教授亦指明卡夫卡的“地洞式”作品由于其超越性已具有哲学意味引起文学领域外的众多学者关注而卡夫卡“地洞式生活”也因其带有“他人即地狱”的存在主义色彩在疫情与后疫情时代被赋予更广泛与深刻的现实意义其后曾教授指出“每个时代都梦想着下一个时代”卡夫卡的时代与我们的时代未来的时代应当相互关联互相印证卡夫卡也因此不朽

最后曾艳兵教授围绕“悲观”与“乐观”这一对心理范畴对其进行了极具卡夫卡式语言风格的拆解与阐发并以自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立场出发由对疫情的思考引发对人生与世界的感悟结合自身对鲁迅野草的阅读体验“希望”与“绝望”的辩证关系提出“不乐观的希望”这一终极命题

后续的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纷纷提出问题,曾教授就卡夫卡的宗教观与卡夫卡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回答。最后,苏晖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教授倡导的学术回归生活的观念以及他对现实的关切,给予我们极大启发;而曾教授深入浅出的学术风格也具有极强的哲学思辨意味令人回味无穷。在这场精彩讲座中,教授清晰流畅思路对当下现实与中国当代文化的思考与,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