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来自湖北十堰,待人热情、活泼爱笑。
去年,她参加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来到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龟山小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至今已有半年多。
半年来,王红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尽浑身解数管理班级,迅速适应了支教生活,她不仅成了一名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还担任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雷岭镇片区的队长,上课之余还抽时间关照其他支教教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对于乡村学生而言,老师的作用真的很重要。”这是王红艳一直挂在嘴边的话,既是她的亲身体会,也让她充满干劲。
从汕头市区驱车前往龟山镇的路上风景宜人,近年来因为通了高速,小镇上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龟山小学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就坐落在村里的交通要道上,背后是群山环绕;学校面积不大,两栋教学楼的外墙已有些斑驳,翻新过的操场地面遇到雨天仍会有些泥泞。星期一早上,王红艳早早回到教室,一看到讲台下30多双求知欲强烈的大眼睛,上周连上30节课的疲累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班主任帮她完成学业
王红艳去年刚从环球360手机版app研究生毕业,原本打算与其他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找工作。但一次,她在招聘会时走错了场,却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当时好几个单位来学校开宣讲会,其中就有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我一开始没想去听,却偏偏走错了会场,误打误撞与这个支教项目结了缘。”
王红艳从宣讲老师的口中感受到了支教事业所能带来的自豪感与幸福感,“这个项目的愿景很宏大也很美丽——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走出会场,王红艳冒出了成为一名支教老师的想法,并进一步了解这个支教项目。
事情看似偶然,但在王红艳看来却是必然的。她本身就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用功读书,一步一步从村里走到县城,再到城市乃至省会城市求学。她深知这一路的不易,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待在一个地方,那他人生的天地就不可能那么广”。
王红艳说,她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高考前家里更遭遇变故,多亏老师的支持她才把学业坚持下来。“高考前我母亲病重住院,我每天都要在学校和医院两头跑,当时我的班主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王红艳告诉记者,直到她上了本科,这位班主任还一直资助她学费,帮她完成学业,前不久她给这位老师打电话问候,并表示准备攒钱偿还当年的资助,没想到被老师一口回绝。
“我的班主任叮嘱我,只要我现在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就足够了。挂了电话后我一个人在宿舍里哭了好久。”王红艳说。
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让王红艳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满怀敬意,所以毕业后回到乡村支教这个选择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她成了“全能”班主任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帮助下,龟山小学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实现了升级,每个课室都有了崭新的课桌和电教设备,专门开辟出来的图书室里面也增补了大量的儿童读物。近期学校还引进了钢琴,用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王红艳说,现在支教算是赶上了“好时代”,因为学校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远比她预料得好。“我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加上我从小没少吃苦,所以来到这里反而不觉得苦,学校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镇上的生活也挺便利。”
未有从教经验的王红艳,在接受入职培训后便被派到龟山小学开始为期两年的支教,更主动要求担任6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她认为自己比较“喜欢折腾”,既然要做就做到最好。
研究生时期王红艳主修语言学,文学功底扎实,因此她来学校主要担任语文教学,但由于她接手了班主任工作,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她想去为学生们做更多,所以她又自告奋勇承担了音乐、科学、信息、文体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最多的时候每天六节课里有四节都是她在上,她笑称学生们可能都快看她看腻了。
在王红艳看来,既然接下了班主任的重担,她就要为这个班保驾护航,让孩子们多接触新东西、学习新知识。上周由于要顶班上数学课,她更是提前买了教具回宿舍备课,整个周末都在恶补数学知识,生怕自己没把知识点研究透。
上课之余,王红艳还为学校的图书室建设出谋划策,协助校长和本地教师制定借书还书制度,让学生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图书证,现在全校每个班都有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尽情享受阅读。热爱运动的她有空了还会跑去操场陪学生上体育课,在学生眼里,王红艳几乎就是“全能”的代名词。
鼓励孩子发现“闪光点”
由于带的是毕业班,王红艳肩上还承担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不少学生在周末都找过她指导功课,王红艳都会尽量挤时间满足。而对于毕业班的复习,她也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减轻大家的压力。
摸透了班里的情况后,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语文课上她会设计难度不一的问题,力争让被提问的学生都能答得出来,增加成就感;对于难以全篇背诵的课文,她会让学生们分段记忆,然后采取接力背诵的形式,每人背一句,像玩游戏通关一样,两三轮下来,学生既有参与感,也加深了每个人的记忆 。
王红艳认为语文课的积累很重要,她每天会分配学生们积累两句需要掌握的诗句和一首完整的诗词,并开展诗歌朗诵,鼓励学生们自己制定诗歌学习计划;她曾举办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家长前来观赏,借用“外力”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良好。
教学之外,王红艳并没忽略班级管理。第一个学期她采用的是“自律表格”,细分到作业、课堂纪律、卫生状况等类别,由班干部负责登记每个同学每天的各项指标,根据情况打分,贴上小红花,张贴在班级墙上,每周统计一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段时间后,王红艳为了活跃班级氛围又安排了课前演讲,让学生们自定演讲内容,每天上课前安排一人上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让作为班主任的她获悉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
这学期开始,王红艳引入了“红黑榜”,在讲台上放一个小本子,每页纸划分成“红榜”和“黑榜”两部分,鼓励学生们在本子上写下对同学或者老师的评价。这次尝试让她很有启发,“这个本子全班都可以写,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最开始几乎都是批评意见,学生会把班主任没观察到的事情写在上面,通过这个做法我能更多地知道孩子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本子上的“控诉”应有尽有,都是班上、同学间日常大大小小的事…… 看完批评意见之后,王红艳课后会找到当事人交流,对他们的情绪进行疏导,引导学生们不要过多地去挑刺,多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如今她欣喜地看到,本子上“红榜”的表扬意见逐渐多了起来,同学们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用陪伴感化学生
“王老师美不美?”
面对记者的镜头,王红艳的学生似乎早有准备,调皮而又默契地高声调侃自家的班主任,“不美”。
学生们说完嘻嘻哈哈笑成一团,在旁的王红艳脸上同样乐开了花。
对于这班学生而言,王红艳既像姐姐,又像妈妈,亲和力满满。
王红艳介绍,班里孩子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也有单亲家庭出身的,从小缺少关爱,到了六年级这个关键阶段心理压力会更大,委屈找不到出口时就会滋生消极情绪。
对于这些学生,王红艳格外用心,她在班里放了一个小瓶子作为学生与她说“悄悄话”的渠道,很多孩子都往里面塞纸条,从中王红艳看到了这些腼腆孩子内心的另一面,“我看那些纸条会发现,其实不少孩子在家里过得不开心,但不好意思公开跟老师倾诉”。
为此王红艳会利用放学和周末的时间,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小山坡上走走,边走边闲聊,与学生推心置腹交谈,化解了不少学生的心结,“有时候他们会问我,老师你以前六年级的时候在干什么呀,对什么感兴趣呀,我就会跟他们分享我的童年经历,慢慢就知道了学生心里的一些真实感受”。
在王红艳看来,班里的学生本性都很善良,有些情绪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关键在于老师要去关怀。
由于支教老师都居住在学校里,王红艳成了班里孩子们格外依赖的对象,他们隔三差五就盼着去老师那里蹭饭吃。“我有空的时候会给他们煮面吃,一碗面加一个鸡蛋,就着豆豉一起吃,他们吃得特别开心,吃完一次马上又期待下一次。”王红艳笑着说。
如今,孩子们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写作业、向老师请教问题,所以王红艳住校时显得也不那么“孤单”了, 在她看来,这种陪伴是相互的,学生们就像弟弟妹妹,有时调皮,有时没大没小,但跟她的感情都很好。
虽然王红艳的支教生涯刚开始不久,但由于支教项目是两年为一个周期,到时她也会面临一次“毕业”,加上自己带的是毕业班,王红艳格外珍惜现在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离别的时刻还没到来,她言谈间已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两年的时光也许教不出太多的成绩,但这两年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王红艳说。
“毕业”后会继续做公益
据介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教育非营利项目。该项目每年招募优秀青年人才输送到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通过两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将其培养成为未来的教育人才。成立11年来,该项目已累积为我国教育资源匮乏地区输送了超过1000位项目老师,分布在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福建省的近300所中小学的课堂上,影响超过529000学生人次。
姚琨和梁媛是美丽中国支教汕头地区的项目主管,两人都曾是支教老师出身,如今换了身份继续为项目老师四处奔走,对于支教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梁媛告诉记者,目前支教老师的数量还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人来关注这项公益事业,“希望支教能够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事情,全社会都来积极关注和参与”。
姚琨笑称自己每个月都是驱车在市区和各个乡村学校之间不停奔波,但这样的工作让她乐在其中,“从事支教事业就是在你20岁的时候,做一件到你80岁时想起来还会笑的事情。”
在龟山小学校长蓝梓欣看来,支教老师为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4年前开始有支教老师来我们这里,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轻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促进了我们学校本地老师的自我更新,而学生则是最大的受益者。”
王红艳认为,支教给她带来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尤其是抗压能力。通过支教,她对于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乡村教育真的很不容易,需要获得更多关注,尤其是人才,不单靠支教老师,更重要的是能留住当地的人才来为教育做奉献。”
在龟山小学支教的时光里,王红艳感觉这里就像自己的“娘家”,每天的工作都像在家里一样开心,而家里人对于她的选择也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如今的默默支持;为了不影响支教工作,王红艳只能与男朋友异地恋,等到支教期满后再考虑成家。
对于未来,王红艳说自己热爱目前所做的一切,等到“毕业”后,她也希望像前辈一样可以继续在其他岗位上投身公益。她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来支教的志愿者,而是把支教看成自己的正式工作,正逐步把公益这个念头扎根到自己的心里,“做公益不应该是刻意的,而是要让其成为常态,摆正心态,才能一直做下去。”
在山村支教,王红艳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有所降低,“每天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我的努力能让他们变得开心,那就说明我在这里没有虚度时光,内心非常充实,生活质量自然不会下降”。
(注明:转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