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国家语言能力三方面:语种、领域、话语权,李宇明教授线上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肖俊敏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20年11月25日

(通讯员 肖俊敏)1124日,由环球360手机版app和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邀请和主办的李宇明教授线上讲座“国家语言能力三方面语种领域话语权”顺利召开,近500位师生在线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篇,李宇明教授首先阐明了“国家语言能力”的定义,即国家处理海内外事务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种、领域和话语权。首先,从国家的语种能力来看,我们需要用20种语言进行国际交往,获取世界信息,是“通事”的语言;需要用200种语言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是“通心”的语言;需要把世界7000余种语言纳入学术视野“通学”的语言。

其次,国家语言能力是分领域的,要就不同领域所需的语言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当前最为重要的领域能力为:1、行政管理领域;2、外交外事领域;3、国家安全领域;4、新闻传播领域;5、科教信息领域;6、经济贸易领域。没有“领域”意识,即便“语种”齐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依旧会如一盘散沙。

最后,话语权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与标志,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设置舆论话题;2、说话令人信服,即如何言说的问题。话题设置本质上是需要有独到见解,能够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凝练出社会所关心的、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引领社会进步的前沿话题。说话令人信服,则需要话语艺术,更需要对所谈话题的深入理解。而要对话题有深入理解,就需要新闻舆论从业者和语言学家,对有关话题进行长期的内涵研究和表达研究。比如“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环境保护、反恐、人权与主权、战争与和平、消除贫困”等话题,比如“生命、死亡、老龄化、人口、二孩、教育、科研评价、三农”等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才能争取到话语权。

中国人既要利用其它语言,更要重视用中文进行舆论传播,我们应当往汉语里面注入更多能够影响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知识,让汉语成为全人类的公共产品。李宇明教授的演讲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他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深深地打动了在场所有听众。

李宇明教授还应邀与我院语言学教研室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一场座谈会。他认为,语言学教研室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教好一门课,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教研室共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目标。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重写《语言学概论》的时期,原来的《语言学概论》,只是语言学的《语言学概论》,在这个碎片化、异态化的世界,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对于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重新回到话语,回到语言生活的实际当中去。近几十年来,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都产生了大量的语言学理论,这些理论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和判断,在这样一个学科交叉的时代,怎样把不同学科的语言学理论整合起来,建构能够包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对于语言的关心、看法、态度的语言学理论,也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新话题。

此外,李宇明教授还鼓励青年学者做研究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格局,必须回应社会的关切,必须思考我所做的研究正在解决人类语言中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之后,会对人类的发展和语言学科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助益。

最后,李宇明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语言学学科发展的几点寄望。他认为,好的学术研究应当具备三种力量:第一是学科穿透力,即研究课题能够横向跨越不同学科,实现学科交叉;第二是社会影响力,即研究成果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第三个是学科凝聚力,即研究能形成学科化的东西,能够凝聚到学科当中来。前路艰难,语言学研究者将不忘初心,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