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信息中心

文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院新闻 -> 正文

“文本、文献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青年学者四人谈”学术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卫玥、陈郁文来源: 阅读次数:日期:2019年09月29日


(通讯员:卫玥、陈郁文)2019年9月21日晚,环球360手机版app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生成与古代文学经典阐释”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在古代文学教研室举办了以“文本、文献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为主题的青年学者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邀请的青年学者有: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伏煦老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李辉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学谦老师及大连理工大学龙成松老师,中国政法大学刘洋老师参见了座谈。我院副院长李遇春教授致辞、总结,讲座和讨论由李程老师主持,罗昌繁老师、苏小露老师及在校硕士生参与了此次讨论活动。

伏煦老师和李辉老师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研究的新视野。伏煦老师的报告从清代学者章学诚“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这一学术史论断入手,讨论了章氏所认为的诸子和文集本质上的不同,即立言宗旨的有无。在此基础上,伏老师进一步研究了两汉诸子与各体文章和文集的关系,并分析了西汉文章在《汉书•艺文志》的著录情况、西汉诸子在文体形态上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同时推测了西汉文章不见于《汉志》著录的原因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学术史信息。伏老师认为诸子和文集在中古时代的兴替是一个长时间的学术史历程,从文体形式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在传统学术史重视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为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表达方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李辉老师则从文本性质出发,认为今本《诗经》是“经典化”“文本化”之后的结果,与流传于乐官系统、用于实际乐用的“乐本”歌诗在内容和结构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乐本”歌诗存在辅助歌唱的乐章提示语、角色分工提示语等,这些指导乐用的信息在《诗经》中都删去了,而留存于《郑风·女曰鸡鸣》《溱洧》等中的“女曰”“士曰”,则体现了角色提示语删除未尽、且篡入正文的情形,反映了周代歌诗“文本化”带来的歌诗视角、结构的变化。李老师还举例说明了“乐本”歌诗的“文本化”(即去乐化)所带来的各种变异,以此分析《诗经》中一些复杂文本的成因。

张学谦老师和龙成松老师从文献的角度阐释了扎实的文献基础对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张学谦老师认为从孙瑴《古微书》到日本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编《纬书集成》,的确实现了纬书文献的一大总结。张老师肯定了日本学者搜集中日两国稀见文献,排比明清辑本所收佚文的贡献,但指出其中存在着未经核对原始出处、误辑佚文、条目重复等问题。此外,张老师以“清河郡本”《纬书》流传的过程为例,提示我们文献研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没有坚实的文献基础,文学研究的可靠性将受到严重影响。龙成松老师则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向我们展示了文献搜集不一定与文学研究相伴而行的事实。龙老师讲述了自己研究“唐代民族与文学”的初心与搜集唐代少数民族文献的历程,文献搜集的过程会不断伴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大量石刻文献的发现虽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庞大的材料,却也存在着围绕文学外围无法深入的状况。龙老师提醒我们,面对这种情况唯有不骄不躁、厚积薄发方能深入研究,取得成果。

讲座尾声,同学们围绕着战国时期文风的转移及《雅》《颂》篇中的提示语进行了提问,老师们围绕着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最后,李遇春副院长进行了总结,他感叹了新一代青年学者在学术上的激情和眼界,谈及了四位老师研究方法对自己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启发,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